“道德课堂”研讨会现场
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校长孙建国谈“道德课堂”建设内涵
郑州市教研室田冰老师做总结发言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关于2015—2016学年下学期全市道德课堂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2016年3月11日上午,郑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道德讲堂”建设研讨会在郑州市盲聋哑学校召开,郑州市10所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参加此次会议。
“道德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道德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了学生,把学习方法交给了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师生真正和谐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研讨会上,各学校校长围绕“特殊教育2014—2016提升计划落实情况”、“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推进情况”、“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有效性问题”等几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抛砖引玉,从道德课堂的内涵出发,分享了各校在实践道德课堂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从不同层面诠释了对道德课堂的理解。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促进道德课堂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深入开展至关重要。各位校长表示,随着我市道德课堂建设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了特殊教育学校校际间的交流与碰撞,拉近了学校间的距离,有效地推动了新课改在特教学校深入推进,实现了学校之间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